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凭一支毛笔传承千年工匠精神

来源:未知 作者:草原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3-22
摘要:刘好奎向学生传授制笔技艺 日本游客在北京御笔坊参观交流 御笔坊毛笔培训班走进内蒙古太仆寺旗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苑美丽 实习生 张子瑜 毛笔,作为一种书写工具,在中国文化、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所担任的角色,是其他器物难以比拟的。数千年来,各

刘好奎向学生传授制笔技艺

日本游客在北京御笔坊参观交流

御笔坊毛笔培训班走进内蒙古太仆寺旗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苑美丽 实习生 张子瑜

毛笔,作为一种书写工具,在中国文化、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所担任的角色,是其他器物难以比拟的。数千年来,各类生活器具在发展中不断更新、淘汰,唯有毛笔,无论艰难岁月或国运昌盛,它一直以一种高贵朴实、充满文化使命的姿态,引导着人类走向进步与文明。

让周口人自豪的是,周口项城孙店镇有一个古老的村庄,即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汝阳刘毛笔的发源地——汝阳刘村,这里家家户户生产毛笔,毛笔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遗”目录。据《项城县志》记载,汝阳刘毛笔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有名讳的制笔工艺传承人至今已有67代,因此汝阳刘村素有“毛笔之乡”“妙笔之乡”的美誉。

年近60岁的汝阳刘毛笔传承人刘好奎一生只有一个梦想——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扛起传承毛笔文化、汉字文化的旗帜。

执着于毛笔文化的豫东农民

刘好奎是汝阳刘毛笔第66代传人之一,他两鬓微白,皮肤黝黑,一口河南方言,说起坎坷经历,他简单带过,谈起毛笔文化的推广他眼神坚定执着。

刘好奎出生在项城市孙店镇汝阳刘村,从小跟着父亲学习制作毛笔。“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做这个的,老父亲一辈子除了种地就是制作毛笔,从小他就教育我们做笔如做人,要耐得住性子、注意每一个流程。”听着刘好奎的介绍,我们来到了周口市御笔坊毛笔博物馆。

在周口市御笔坊毛笔博物馆的墙上,一幅幅介绍毛笔文化的图文资料像是一段段封存的记忆,也像是一瓶瓶珍藏的老酒,厚重、久远。

相传,汝阳刘毛笔源于东汉皇室刘彦之手。由于战乱,刘彦曾在汝阳刘村避难养病,回宫后,汉光武帝刘秀赐封其为“御笔王”,管理宫廷制笔事宜,他制笔的地方被称为“御笔坊”。刘彦不适应宫廷生活,经刘秀同意,返回汝阳刘村,一生制笔、种田,带子孙研习毛笔制作技法并教育子孙以技养身、不与世争。他的故事在汝阳刘村代代相传。

“汝阳刘村制作毛笔的人很多,为严格把关,我注册了‘御笔坊’品牌。”交谈中,刘好奎说,“制笔是一项技艺,书法是一门艺术,我不想自己只是一个销售毛笔的商人,我一生想做的事是将毛笔文化发扬光大。”刘好奎说,经常有书法爱好者找他修理毛笔,一般他都不收钱,有些笔需要更换配件,他才会适当收取一些。

从2011年开始,刘好奎开始与一些单位合作,推行“书法教育进课堂”公益活动。“一年一届,现在已经做到第九届了,我们每年都会走进中小学校,收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评奖、展览,给优秀者颁奖,让孩子们从小接触书法艺术,让我们的书法艺术有人传承。”刘好奎说。

宣传毛笔文化的坎坷之路

在刘好奎看来,汝阳刘、御笔坊毛笔文化不仅要在周口本土宣传,这张周口名片还要走出周口、走出河南!

2015年年底,他不顾家人担心来到北京进行考察,想要在北京成立毛笔文化园,宣传毛笔文化。

初到北京的刘好奎对北京人生地不熟,无奈之下来到了项城老乡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的住所。在老乡帮助下,刘好奎开始筹备北京御笔坊毛笔文化园建设。位于北京昌平区的御笔坊毛笔文化馆在2016年开馆。开馆之初,刘好奎表示一定要在北京将御笔坊毛笔文化发扬光大。没想到,接下来遇到的困难令他备受打击。

由于各种原因,刚刚装修好不到一年的北京御笔坊毛笔文化园面临搬迁,这可愁坏了刘好奎。本来就是借着朋友、亲人之力想要慢慢走上发展的道路,如今,他该怎么办?

新一轮的选址考察开始。

手里资金少、地域不熟悉,使他处处碰壁。“别人不理解,认为我一个外地人是骗子,想捞一笔就跑路。”被人接受是一个过程。他没有气馁,依靠家人和朋友帮助,2017年6月在昌平区红栌山庄再一次将御笔坊毛笔文化园牌匾挂了起来。这一次他重拾信心,开始考虑怎样向当地群众宣传御笔坊毛笔文化。不久,御笔坊毛笔文化园所在场地被大型集团收购,他面临第二次搬迁……

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身在北京的刘好奎第三次面临考察、选址、装修……

此时,他觉得生活如此艰难,人在他乡的孤独感再次袭来,愁得难以入睡。之后,他在位于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镇的国家农业科技园找到一处合适的地方,将御笔坊毛笔文化园从红栌山庄搬到了国家农业科技园。

进京5年,3次搬迁,投入几百万元,血本无归。“放弃吧!”“打道回府吧!”朋友的话在刘好奎耳边回响。就在山重水复之际,当地的区、乡两级政府向刘好奎发出了挽留声,并为北京御笔坊寻定了一处新址,这也是刘好奎心心念念的一处“宝地”。

久善必昌,北京御笔坊进京6年,甘当6年文化使者,得到当地政府认可,御笔坊毛笔文化园在昌平区小汤山镇大柳树村“安家”,目前各项业务均已步入正轨。

一路上颠沛流离,他的毛笔、字画像无处可归的孩子,遭受着暴风雨的突然袭击。“两次搬迁都是这种情况,新场所没有找好,毛笔、字画、制笔工具等只能暂时铺层雨布放在地上,再盖层雨布。地面到处是杂草和废弃的建筑材料,北京的夏天又常常下雨,看着自己落魄的样子,很是心酸。”刘好奎眼里闪烁着泪花。

“这么困难为啥你还去做呢?”

“因为值得去做。”刘好奎的回答很干脆。他说,在昌平区回龙观镇的时候,毛笔文化园刚刚装修好,试开馆期间就有很多游客参观,期间有两位老人看着毛笔的简介流泪。

“我咋能不去推广毛笔文化呢,那两位老人与我素不相识,他们目不转睛盯着毛笔流泪啊!他们就是我继续下去的动力。现在,我每年都会在毛笔文化园所在的大柳树村举办书法比赛,出资为获奖的选手颁发奖品,不为别的,就想激励村民学习书法,我想将村子打造成一个书法文化村,让大家都爱上书法艺术。”刘好奎很有信心。

梦想是成立文房四宝产业园

故土难离!北京的毛笔文化园刚有一丝安宁,刘好奎就风尘仆仆返回周口,他有心事。“我想要在家乡成立文房四宝产业园,文化类的东西在家乡得有人传承,在家乡推广毛笔技艺、书法技艺,是我一生的使命。”俗语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偏偏这个栽树人还这么执着。

“汝阳刘、御笔坊,这些品牌是大家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属于我们每个中国人。我只是汝阳刘毛笔的一个匠人,我愿意为宣传家乡毛笔文化、宣传汉字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刘好奎认为,宣传汝阳刘毛笔文化,向大众推广书法艺术是最重要的事情。

是啊,一个城市里,老人、孩子,人人都懂书法艺术,每年春节自己动手写春联,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群众之间形成书法艺术的氛围,整个城市就成了一个文化的城市,人人都会写毛笔字,这将是周口一道靓丽风景线。

“我所做的一切,毛笔生产、毛笔销售、书法培训、制作技艺培训,展览培训等等,除了宣传毛笔、汉字文化,还能带动整个毛笔相关的产业链发展。如果有一天能够将周口打造成全国的中小学生用笔生产基地、全国中小学生书法教育进课堂的实践基地,这将解决多大一部分人就业啊!更重要的是毛笔制作对工人体力、场地没有过高要求,残疾人可以参与进来,通过学习,残疾人既学到了一门手艺,又能增加收入,而且毛笔代加工还能在家中完成,很适合他们就业,既提高了残疾人的劳动技能,也增强了他们创业就业能力”。刘好奎说,在北京时,御笔坊经常开展实用技术扶贫活动,为昌平区对口扶贫地区河北尚义县、内蒙古大仆寺旗、阿鲁科尔沁旗举办毛笔技术培训班,为360名残疾人作了培训,一些残疾人完成一支毛笔制作时,激动得落泪,因为他们能靠自己双手挣钱,个人价值得以体现。

确实,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残疾人的内生动力,给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生活理念,让他们通过学习技能和指尖上的技术实现就业、创业,用勤劳、灵巧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这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村民返贫有重要意义。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十年的坚持,刘好奎让汝阳刘毛笔从乡村走到京城;二十年的追求,汝阳刘毛笔又进军到书法教育领域,更是助力了精准扶贫的世纪工程。古老的毛笔,在新时期焕发了巨大的青春活力。

目前,刘好奎又在着手构建汝阳刘(御笔坊)文房四宝文化园,我们真诚祝福他,梦想成真,行稳致远。

(图片皆为资料图)

责任编辑:草原